最近更新



当前位置: 技能大赛 >> 选手风采 >> 正文
成长中闪光的印记——机电工程系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比赛团队侧记
2015-01-16 17:03  

陈伟涛、王小龙、张宁,机电工程系三位普通的学生。一次比赛,让他们结成为一个团队,休戚与共。今年4月,由徐广振老师指导的这个团队在山东省职业学院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中获得二等奖。

“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徐老师还清楚地记得大赛刚报名时的场景,他那间小办公室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关于这次大赛的选拔标准,徐老师说,首先是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吃苦。经过他和几位老师一遍遍的筛选,陈伟涛、王小龙、张宁三个最终脱颖而出。 

三张年轻的面孔,三双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大赛的希望,载着老师的期望,拔锚起航。 

此次比赛最大的挑战就是涉及到大量的软硬件知识,口头答辩更是对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概括和表述能力的考验,只有在非常熟悉软硬件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灵活地应对评委提问。但比赛涉及到的C语言他们之前却没有任何接触。比赛之前两周,他们接到了通知,而C语言,他们必须从头学起。 

“他们三个人都很爱学习,也会学习。我给布置的课题,要他们三天交出结果,他们都提前拿出了方案。有时候他们还会给我一些小小的意外……”谈起这个团队,徐老师笑着说。 

陈伟涛,不太喜欢说话,但只要提及单片机,他就有说不完的编程,讲不完的软件性能,画不完的电路图,滔滔不绝的言语中流露着对学习、对专业由衷的热爱。 

但之前的他却对单片机“一窍不通”。如果不是参加这次比赛,他还意识不到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错过了很多机会。回忆起刚进单片机实训室时的场景,他羞涩地说,“刚进实训室时,自己什么也不懂,徐老师说什么,自己不明白什么,就连一些简单的电路都是一知半解,更别提单片机当中那些复杂的编程了”。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在教室、图书馆、实训室、餐厅、宿舍五点一线地跑。“苦,但是很快乐;累,但是为梦想拼搏,值!”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慢慢地,他在单片机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团队比赛不同于个人比赛,个人有好的专业技术还不够,还必须具备集体协作精神,任何一点的“不配合”对比赛而言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比赛在题目没公布之前,谁也无法明确知道自己在比赛中具体做什么,有多大的难度和胜任把握。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平时训练中不仅要强化自己所长,还要兼顾队友所长。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无缝”配合,才能顺利取得胜利。 

默契配合并不容易。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这就需要指导老师不断协调。他们都说徐老师是自己的启蒙老师,老师是灯塔,照亮他们比赛途中的每一步。在徐老师的调教下,经过磨合,他们结成了一个“彼此很信任,彼此都认可”的优秀团队。 

比赛的日子如期而至。高职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有全省43所高职院校129名选手参赛。赛前的模拟大赛队员们积极主动,沉着冷静,配合默契,思维紧跟老师的节拍,表现非常突出。他们的镇定与自信让徐老师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时间总是不够用,我们很惭愧。”这是在采访中,陈伟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比赛从早晨8点到下午4点,他们一直紧张地操作着,但还是留下了遗憾。“只要再努力一下,我们就可以遥遥领先。只因不仔细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虽然检查出来了,但时间却不允许了。”陈伟涛遗憾地对我们说。谈及比赛的感想,他说,“通过参赛感觉基础太重要了,任何大赛,都会反映出参赛者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一定要打好基础,多多实践,敢于动手去做,这样才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这次比赛就像一个平台,使他们意识到了知识的力量、团结的重要,也培养了他们不完成任务不罢休的意念。这应该是他们从比赛中得到的成功的经验和最大的收获吧。(本文刊登于《潍坊职业学院报》2010年第16期第3版) 

上一条:团结努力 协作共赢——记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团队
下一条:风风雨雨 历练成金——记全国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冯志强
关闭窗口

滨海校址: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汉江东一街02999号 电话:0536-3083316 邮政编码:262737
奎文校址 :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8029号 邮编:261041

Copyright © 2022 潍坊职业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